一、植物造景的一致原則
在這個基礎上,就需要強調植物種類的變化和一致。校園景觀設計中,相關樹形、色彩以及線條都具有相應的偏差和不同。另外,按比例保持相似性,可以展現出大自然植物多樣性和統一性結合的特征,讓植物造景充分融合到實際的設計當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一種和諧美。
二、植物造景的存活原則
這項原則制定的目的就是充分考慮到當地的氣候能否適合植物的生長。因此,在具體的校園景觀設計當中,就需要盡可能考慮到校園的地質、當地氣候以及周圍的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按照相關的分類標準進行有效安排,以進一步保證植物的生長和成活率,在一定程度上創建良好的環境。通過這項原則的具體應用,可以進一步提高相關造景設計的可實施l生,在校園設計的階段就需要對植物造景的實際存活情況有一個充分的認識,這樣才能夠進一步進行有關配置。

三、植物造景要按照自然法則進行
植物造景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豐富校園藝術、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凈化空氣,保護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所以,在植物造景環節中一定要按照自然法則作為依據,來進一步維護生態環境。在具體的植物的種植和校園其他景觀之間搭配時,需要優先考慮自然環境的保護以及良好生態環境的形成這一關鍵點,遵循植物自然的生長規律。
四、色彩搭配原則
由于植物造景的設計好壞對校園景觀的整體審美效果都會產生不小的影響,因此設計者應遵循三大原則,并結合實際情況,以發揮植物造景的最佳功效。第一大原則便是色彩搭配原則,不同種類的植物都有自身獨特的顏色,在不同季節也會發生變化,因此,設計者需講究色彩相宜,保證植物與植物間顏色的不沖突,才能創造和諧、親切的環境。一方面,設計者需從周圍環境的角度進行考慮,對周圍建筑、地理環境的特點選擇色彩相融合的植物種類,并從藝術視角進行色彩協調,讓植物造景在大環境下不突兀、不沖突,同時又帶有自身特色和感染力、獨特性,從而吸引周圍的居民;另一方面,設計者還需從人的視角進行色彩的搭配,不同色調給人帶來的感受也不盡相同,藍色是憂郁的,紅色是熱情奔放的,而綠色是舒適安靜的。對此,設計者需根據校園景觀設計的建設風格以及居民的內心需求進行植物顏色的挑選,并減少暗色系植物的選購。

五、藝術性與科學性相結合原則
設計者在保證植物造景具有藝術審美效果的同時還要尊重植物的生長特性,結合科學理論挑選植物。在利用植物進行人工環境建設時,不光要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還要以保護生態體系為前提,結合植物生長特性與條件進行科學地種植,只有讓植物長久健康地存活下來,才能實現審美效果。
六、因地制宜原則
植物造景在進行不同區域、不同城市的設計時,需要根據當地自然條件進行栽種,以此保證植物的存活率。設計者需要了解當地植物的生長情況,并選擇種植花草還是高大樹木又或是低矮的灌木叢等更適合,例如,緯度低的云南地區更加適合種植鮮花,長白山地區適合高大樹木的種植。只有嚴格遵循因地制宜原則,才能減少不合理設計情況的出現,并優化環境,帶來審美效果。
綜上所述,通過對校園景觀設計在植物造景中起到的作用分析,發現植物造景能夠極大程度影響到校園設計的變化,只有選擇優異的植物造景設計,才能夠進一步對校園景觀設計有一個質的提升。在具體的植物造景中需要遵循基本原則,同時需根據當地情況進行設計。只有因地制宜地選擇合適物種,并根據居民需求進行色彩搭配,以保護生態、尊重自然為主要前提,才能營造出更優質的生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