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牛角沖村位于安徽霍山縣城郊,背靠大別山,處于霍山縣南岳山景區大環線之上的一處重要節點。作為大景區環線上的重要村莊節點,牛角沖村既有自身環境改造提升的訴求,同時作為旅游通道上的重要節點也亟待提升。
▼項目視頻
牛角沖中心村被一條小河穿過,該村民組民宅都沿河岸兩側而建,菜地、竹林分布其間,村民們的洗衣洗菜每天也都在河邊進行,河道涵蓋了眾多村民的日常生活場景。但同時河道由于常年缺少治理和維護也存在諸多問題,河道內雜草叢生,淤積嚴重,上下游道路無法連通,河邊現狀洗衣點也非常簡陋,使用不便。本項目以河道為依托,以公共空間為切入,通過對濱水空間的梳理,重塑鄉村生活依水為鄰的傳統空間敘事,以當下鄉村生活為背景再現鄉村公共空間活力。
▼總平面圖

▼場地原狀

方案設計
方案在在河道上下游設置了兩處洗衣和休憩埠頭,將河邊洗衣這一帶有社交屬性的日常勞動與公共空間結合,使鄉村空間重煥生機。在整個構筑物系統中使用了統一的形式,材料上采用了標準化的鋼材以及常見的鄉村材料,降低建造難度的同時具有推廣和示范效應。
▼項目概覽

上游埠頭
上游埠頭原本是一處橋邊的下河臺階,臺階直接與車行道相連接,存在一定交通危險,河道長滿雜草,淤積嚴重。改造過程中將橋與洗衣埠頭整體考慮,原下河臺階做了方向上的調整,在橋頭的入口處形成可以坐下聊天的休閑空間,下河臺階的巨大屋檐為下方的洗衣空間提供遮蔽,河道中通過兩道攔水墻形成一處水池,上下各有水口,村民既可以在池中漂洗大件衣物也可以在流速較快的水口處沖刷。
▼上游碼頭及軸側

▼上游埠頭



▼游埠頭及橋

下游埠頭
下游埠頭原本是一處已經廢棄的過水路面,我們與河道平行架設了一處風雨廊,風雨廊一端連接村莊道路,一端連接濱水棧道,中間開口連接下河平臺,風雨廊像一艘小船停泊在河岸,人在廊中行走,河道如畫卷般徐徐展開,臨水一側的屋檐做了深遠的出挑和壓低,使視線框定在河道水面之上。廊子內部相對的暗與靜跟河道的亮與動形成強烈的對比。
▼下游碼頭及軸側

▼游埠頭及風雨廊


河道中我們新建了三道攔水壩,將河道水位抬高,河中放置數塊巨石作為過河汀步,每個攔水壩上設置出水口方便村民洗涮衣物。攔水壩形成上中下三個水面,劃分成三個洗涮區域,根據水的清潔程度來區分使用場景:上游水面洗衣,中間水面洗菜,下游水面多為洗涮拖布等。河道對面的幾顆大樹下,作為對景我們設置了一處樹下的休憩平臺,村民日??梢宰铝奶旎蛘叽蚺?,水岸洗衣也成了他們俯瞰觀賞的景象。
▼水邊的洗衣村民

▼風雨廊


▼風雨廊外觀細節

▼樹下平臺


濱水棧道
現狀河道的自然駁岸是最好的鄉村景色,在最小干預的原則下簡單梳理,我們布置了一條濱水棧道,使所有的節點相互串聯,也為村民日常耕種和進山提供了便利。步道一部分位于水邊水草之中,一部分位于水邊山坡竹林之上。整個步道與水的關系親切自然,為游客提供了一條體驗鄉村水邊生活的路徑。
▼濱水棧道



村委廣場
在現有村委廣場的基礎上依托現狀大樹進行了局部改造,增設了秋千廊架,為村民日常的活動與休憩提供了一處舒適的空間。




影響
項目完成后濱水的洗衣埠頭的受歡迎程度出乎意料,每天清晨從七點到十點成為這里最為熱鬧的時段,村民聚集在此洗衣聊天,埠頭不僅是一處洗衣的功能設施,還成為了小村莊的信息中心與社交場所,家長里短大事小情在此匯集,每當下雨村民就近在風雨廊休息。項目通對鄉村日常生活場景的活化和提升,使原本衰落的鄉村公共空間以嶄新的形式依托河水得以復興,重塑了鄉村以水為鄰的生活畫卷。
▼風雨廊夜景

內蒙古艾德邇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整理,(轉自谷德設計網)如有版權問題,請與艾德邇設計聯系刪除。
聯系電話:400-600-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