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呼和浩特市大召寺前的玉泉井,有“九邊第一泉”之稱,是內蒙古自治區名勝之一。相傳清朝時,厄魯特部噶爾丹勾結沙俄,陰謀分裂祖國,發動叛亂。清圣祖康熙皇帝親自率領大軍,出兵三路,西征討伐噶爾丹。大戰大捷奏凱回師,來到歸化城時,正當天氣炎熱,人馬饑渴,思求飲水,正在焦急之時,皇帝的御馬奮鬣騰空四蹄刨坑,涌出泉水。人們用大石塊圍砌成井,上面有九個口,其中一個在南端的祠廟里,于是稱之謂“御泉井”。因井水飲之甘甜清冽,人們又謂此井為“玉泉井”。玉泉之水澇不增,旱不減,多汲不降,少汲不升,水質純正,泡茶分外清香,能明目養神,消暑祛疾,甚至有“玉泉水可治百病”之說,井邊汲水者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玉泉井旁邊以前還有玉泉祠廟,廟前有一根青石柱,刻有“源泉?;旎?/span>”。過去的歸化城,曾有“石頭旗桿木頭廟”中的新奇景致。“石頭旗桿”就是指玉泉井南邊這青石柱,大召等木結構建筑的廟宇就是“木頭廟”。讓人聽了覺得新穎、別致,很有風趣。青城人民懷著對玉泉井的留戀之情,把這一帶建設得更加美麗。一條柏油馬路直通玉泉井,街道兩旁仍保留古式房屋,建筑形式別具一格。路兩側是商店。更引人注目的是,在玉泉井東西兩側的玉泉酒樓和玉泉茶館,相對營業??腿藗兘j繹不絕, 時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
玉泉水,曾給大召前街帶來繁榮,茶館、飯館、酒樓、劇場、商家字號日益興盛,中華人民共各國成立前后,大召前成了呼和浩特市最繁華的地方。由于玉泉井聞名遐邇,不少商號飯館曾以其命名,“玉泉區”也因此得名。玉泉井雖已干涸,但它是本區區名之淵源,仍不失為古城一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在物質生活極大滿足的同時對文化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文化旅游業是最能夠解決這一需求的痛點行業。呼和浩特市政府和玉泉區政府應時而動,計劃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重振玉泉當年繁華。特委托內蒙古艾德邇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玉泉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個“可游覽觀光、可參與體驗、可品茗休閑”的新時代玉泉。
內蒙古艾德爾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原創。
聯系電話:400-600-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