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邇景觀

免費咨詢:
400-600-9975

  • 網站首頁
    Home
  • 艾德邇
    Ideal
  • 全景觀
    Full View
  • 城鄉規劃
    Urban
  • 景觀設計
    Landscape design
  • 旅游規劃
    Travel plan
  • 景觀工程
    Landscape Works
  • 園林百科
    Garden
  • 苗木花卉
    Seedling Flower
鐵嶺市“和諧之都”主題公園旅游規劃

第一章 評價與診斷

第一節 SWOT評價

一、優勢(Strengths)

1、資源優勢明顯,具備開發大型主題旅游項目的條件

1-1、資源種類多樣,組合優勢突出

      鐵嶺市城市規模屬于中型城市,旅游資源豐富,種類多樣,在方圓大約600多km、車程在1小時的范圍內,集中了青山、河流、濕地、森林、濕地和特殊地質地貌等自然旅游資源、歷史古城以及歷史傳說等文化旅游資源,各類資源形成集合。而不同形式、不同特點、適合不同市場需求的資源組合優勢突出,為鐵嶺市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物質基礎和發展空間。

1-2、處于四大城市群中,旅游客源資源豐富

     遼中南城市群以沈陽、大連為中心,包括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遼陽、營口、盤錦、鐵嶺等城市。該地區城市高度密集、大城市所占比例最高。沈陽是東北和內蒙古東部的經濟中心、交通和信息中心,全國最大的綜合性重工業基地。大連是東北亞地區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東北地區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對外貿易口岸。遼中南地區工業化起步已近70年,在工業化推動下形成了中部城市密集圈和沈大城市走廊。近年來,逐步形成了以沈陽、大連為中心,以長大、沈丹、沈山、沈吉和沈承五條交通干道為發展軸線的城鎮布局體系,提高了地區城市化水平。

      鐵嶺市距沈陽旅游圈中心城市沈陽僅45km,又是吉林、黑龍江出關和出海的重要通道。京哈公路縱貫全市,高速公路連接沈陽、鞍山、四平、長春等大中城市。這為鐵嶺打造新型的旅游城奠定了良好的客源條件。

1-3、公園區位、交通優勢明顯

      鐵嶺市距沈陽旅游圈中心城市沈陽僅45km,又是吉林、黑龍江出關和出海的重要通道。京哈高速公路、102道路縱貫全市,高速公路連接沈陽、鞍山、四平、長春等大中城市。京哈鐵路便利的連接了俄羅斯。未來規劃中,鐵嶺還建設有哈大快速鐵路,可以從鐵嶺快速到達沈陽。此外還有可到達桃仙機場的城市鐵軌。這些已建成和規劃中的道路及鐵路為鐵嶺形成了密集便利的交通網絡,為鐵嶺打造沈陽旅游圈后花園奠定了良好的交通條件。

      同時規劃設計中的和諧之都旅游區位于鐵嶺新城區內,利用了水利資源和動植物資源,同時又近鄰市民居住組團,周邊較近地區有高速度公路及鐵路,因此既可以滿足城市居民的生活休閑,又可以滿足東北乃至華北的主題休閑需求。

2、較強的國際影響力

      鐵嶺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東北重工業的重要基地,長久以來對日、韓、俄羅斯等國家有著較強的國際影響力。常年吸引著大批的國際旅客來此商務旅游或休閑旅游。

3、經濟發展迅速

      鐵嶺市國內貿易興旺。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市場貨源充足,購銷兩旺。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的好勢頭。2006年鐵嶺市生產總值(GDP)實現32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0.1%,增幅列全省首位。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9.7億元,比上年增長11.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39.1億元,比上年增長27.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4.9億元,比上年增長18.5%。三次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分別為24.6%、43.0%和32.4%。人均GDP達到10665元,比上年增加1908元,按可比價格增長19.3%。

4、沈陽旅游圈及經濟區的后花園

      鐵嶺市建設沈陽旅游圈后花園,是遼寧中部城市群(沈陽經濟區)合作戰略的具體實施措施。鐵嶺市建設沈陽旅游圈后花園的核心內涵是,紅花綠葉交相輝映。紅花為面向旅游圈中心城市沈陽的旅游精品(包括特色旅游景區和線路);綠葉為通過旅游圈中心城市沈陽與其他輻射城市主題串聯的旅游精品(包括特色旅游景區和線路)。以面向沈陽的旅游精品為核心,以與旅游圈其他成員城市主題串聯的旅游精品為基礎,把鐵嶺市建設成為紅花綠葉交相輝映的沈陽旅游圈后花園。鐵嶺市建設沈陽旅游圈后花園的空間范圍,主要是鐵嶺城市文化休閑旅游中心。同時,根據與沈陽旅游圈成員城市旅游客源共享和旅游資源互補的原則,按特定主題整合、利用其他功能區的部分特色資源。

5、鐵嶺市農業發達

      擁有4個全國商品糧基地縣,是遼寧省畜牧業生產基地和蔬菜種植基地,素稱沈陽經濟區的“m袋子”和“菜籃子”。在沈陽旅游圈內,唯有鐵嶺在區域分工上是以農業、畜牧業為主。這為鐵嶺打造沈陽旅游圈后花園提供了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和綠色生態景觀。

6、溫度適宜,全時節旅游

      鐵嶺雖然地處東北,但是全年氣候較為涼爽,冬天可以利用下雪等自然氣候開展冬季旅游項目,春夏可以開展戶外活動。全年均可以很好地利用天氣,形成全時節吸引游客,無節氣旅游。

      在可行性研究過程中,香港和諧之都建設有限公司提供很多幫助和專業支持,考慮到鐵嶺市當地的氣候條件,建議主題公園應在全天后上下文章,“作足、作強”,同時除了適合夏季戶外旅游活動場所外,還應建設滿足不同游客需求的各種主題旅游室內場館,為滿足旅游進一步增長的需求和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二、劣勢(Weaknesses)

2-1、旅游行業管理體制落后

      旅游發展觀念滯后,旅游企業經營機制和旅游產業素質還不適應旅游產業發展的要求。旅游企業“小、散、弱、差”,缺乏在國際國內市場有影響力的大型骨干企業,行業整體素質不高。

2-2、旅游管理人才缺乏,培養體制不健全

三、機遇(Opportunities)

3-1、旅游業的發展受到政府的重視

      中央政府將旅游業確定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得到了確定。獨特的旅游資源、良好的市場條件和一定的產業基礎,使鐵嶺市的旅游業在遼寧省全省的旅游發展中居重要的地位。經過20多年旅游業發展的實踐,政府對旅游業發展的優勢、潛力以及它在全市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有了新的更加明確的認識。近年來,省政府以不同的方式多次明確鐵嶺市在全省旅游業中的龍頭地位,制定了積極的發展政策,加大了支持力度,期望它在全省旅游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公園縣級政府在旅游業發展方面更是表現了前所未有的積極性,為落實市政府的政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進一步加快全市旅游業發展,強化旅游業“大旅游、大市場、大產業、大發展”的戰略地位,更好地發揮旅游業在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優化經濟結構、擴大勞動就業等方面的作用,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通知》(國發(2001]9號)精神和省政府有關規定,結合鐵嶺市實際情況提出了關于加快發展鐵嶺旅游業,打造“和諧之都”的意見。

3-2、國內旅游需求的擴大提供了良好的市場

      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人民生活的普遍改善,尤其是中央政府為了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所制定的長假期制度,大大地釋放了國民的旅游需求,促進了全國國內旅游業的發展。隨著雙休日和一年二個七天(按照2008年國家節假日放長假只有春節和國慶節)的長假期制度的實行,城市居民用于休閑度假旅游的時間越來越充裕,這無疑為擁有良好旅游度假資源的鐵嶺市創造了新的市場機遇。  

3-3、國際關系的改善創造了新的國際市場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與國際社會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更加頻繁。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加,在國際事務中地位的提高,更加有利于改善與國際社會的關系。尤其是中韓、中俄等友好睦鄰關系的加強,香港、澳門的回歸,海峽兩岸關系的改善,將使鐵嶺市的公園旅游市場得以進一步擴大。

3-4、國民經濟的發展改善了外部交通環境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家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尤其是交通設施的建設,使鐵嶺市的外部交通更加便捷。京哈高速、京哈鐵路以及哈達快速鐵路,都將明顯地改變游客進出鐵嶺市的通達條件,拉近鐵嶺市與主要客源市場的距離。

3-5、為鐵嶺市新城區建設將開辟新的產品與市場

      鐵嶺市新城區建設規劃,無疑對全市的城市建設和旅游業發展來說是個很大的促進??沙浞掷眠@兩個重大的活動,提高作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提高旅游吸引力。同時,隨著相關體育文化設施的興建與改善,為開展體育健身游、文化旅游、會展旅游等活動創造了基礎條件,也必將帶動鐵嶺市人民開展體育健身、休閑的積極性,形成新的休閑、旅游形式。

3-6、大東北發展戰略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根據專家反復論證,鐵嶺市未來的發展將實施大東北戰略,鐵嶺市也屬于大東北圈的范圍,這無疑將會進一步密切鐵嶺市與東北及其周圍地公園的經濟聯系,新的公園功能分工將有利于促進鐵嶺市旅游業的發展。大東北作為東北旅游的地 ,是國內外旅游者的集散地,也必將是鐵嶺市最重要的客源市場。作為凡河世界建筑文化公園,依仗其使捷的交通和良好的環境,鐵嶺市在吸引大東北以及周圍城市的旅游者方面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而大東北戰略的實施必將使鐵嶺市旅游業受益。

3-7、公眾對城市環境和旅游條件的改善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積極性

      旅游業發展的最終受益者應當是鐵嶺市的廣大公眾,而離開了廣大公眾的積極支持,其旅游業也決不會得到快速、健康的發展。鐵嶺市人素有熱愛家鄉的傳統,而在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的大潮中,他們在改善城市環境和旅游條件方面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積極性和熱情,這對鐵嶺市的旅游業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實現旅游業取得突破性發展的重要基礎。

四、挑戰(Threats)

4-1、周邊地區公園的激烈競爭

      鐵嶺市雖然在大東北圈內,有一定的公園位置優勢,但是也必須看到,周圍各地公園都把旅游列入重要的產業。針對鐵嶺市場已經形成了激烈競爭的態勢,不僅有像沈陽、長春等歷史悠久的旅游目的地,也有像大連等新的旅游、度假地,這些城市所提供的不少吸引物(如海濱和長城)與鐵嶺市的產品屬于同類,難免出現屏蔽和替代現象。而且,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旅游經營的進一步向國外和國內開放,傳統上的地公園保護逐漸減弱甚至消除,國內外對手的競爭將更加直接,更加激烈。

4-2、不斷變化的旅游需求

      隨著旅游者逐漸成熟,旅游者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傳統上靜態游覽和度假性項目的吸引力在下降,而求新、求異、求知識、求刺激的旅游需求不斷增加,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傳統的旅游產品必須更新,度假型產品要增加活動性的內容,觀光型的產品要增加文化內涵。從某種意義上講,旅游的競爭主要不是簡單的價格競爭,而是品牌的競爭、產品質量的競爭,是“錢花所值”的競爭。毫無疑問,這為目的地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增加了難度。

4-3、旅游企業競爭力弱

      鐵嶺市雖然旅游業起步較早,但完整的產業系列尚未形成,也沒有形成實力強大的旅游企業集團。當地經濟實力強大的其他企業集團進入旅游業經營的也不多,旅游投資主體比較單一,私營部門的積極性還有待調動。

第二節 資源評價

一、資源類型

1-1、資源現狀分析

      鐵嶺市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是一座有著較高文化品位并獨具遼北風情魅力的旅游城市。

      鐵嶺市自然景觀得天獨厚,這里有龍首山、帽峰山、柴河水庫、清河水庫四個較大的旅游區。其中,遐邇聞名的龍首山,西窺城廓,東枕柴河,蜿蜒起伏十華里,縱貫銀州南北,狀若巨龍欲飛。這里春季,山花競相開放,郁香醉人;盛夏綠草如茵,百鳥啼鳴;金秋松柏蒼勁,紅葉滿山;隆冬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四季秀美的自然景色與山中的亭、臺、樓、閣相映成趣,使整個龍首山風和諧之都旅游區到處充滿詩情畫意。清康熙皇帝東巡時路經此地,曾留下“雨余塞草自綠,日出山花更紅”的贊美詩句。著名的慈清寺位于龍首山北峰之巔,相傳始建于唐代,原名秀峰寺、水潮寺,清初改稱為慈清寺。整個寺由正殿、東西配殿和醉翁樓組成一個四合院。正殿內有如來、觀音等塑像,西側一間正房是三清觀,里面有玉清無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太上老君塑像。醉翁樓是古時當地官紳們飲酒、賞景的地方。三十年代,慈清寺住持曾在日本取回大藏經一套藏于此樓,故也稱為藏經閣。柴河、清河兩大水庫,水面寬闊,碧波清澈,泛舟輕歌,心曠神怡。水庫四周群山環抱,樹木參天,怪石嶙峋,鳥語花香,景色之美令人流連忘返。依托清河水庫興建的清河省級旅游度假區,集觀光、休閑、度假、餐飲、娛樂于一體,是人們理想的旅游度假勝地。此外,位于開原市的砬子山和諧之都旅游區奇峰怪石奪人心魄,素有“東北小黃山”的美譽;國家級森林公園西豐冰砬山林木蓊郁,“夫妻樹”“巨人樹”及百年古松都是山林演繹的拍案傳奇。

?? 鐵嶺市古跡諸多。西豐縣城子山山城遺址,開原市老城鎮崇壽寺塔,威遠堡鎮七鼎龍潭寺,銀州區北部的圓通寺和白塔,帽峰山新石器時代古石洞遺址,龍首山上的慈清寺、秀峰塔、駐蹕塔等為歷代人士所推崇。城子山山城位于西豐縣涼泉鎮南7.5km的城子山上,始建于唐初,為高句麗時期的主要山城。山城圍繞山脊用長方石塊壘砌,全長約3850m,南北寬約870m,東西長約1350m, 高約5m。山城居高臨下,道路崎嶇,有險可據。城內現存蓄水池、了望臺、點將臺、馬道、黃酒館、山廟等古遺址數處。一條小溪順山勢蜿蜒而下,溪中生有娃娃魚,為山城一絕。

鐵嶺市人杰地靈,數不勝數的古今名人匯聚成獨特的人文景觀,譽冠中外的有明代守遼大將李成梁;“字震九州島”的著名書法家、詩人魏燮均;清代指頭畫大師高其佩;中華攝影第一人任慶泰;頤和園設計者慶寬;浪跡天涯的詩人鄭文焯;蘇聯紅軍第一任中國團團長、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任輔臣;還有現今婦孺皆知的笑星趙本山、潘長江;體壇名將孫福明、陳躍玲;“神州五號”飛船總設計師王永志等。特別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少年時曾在鐵嶺銀崗書院就讀,書院至今還保留有當年周恩來讀書時的齋居及使用過的筆、墨、硯、桌等文物?,F在的銀岡書院已辟為“周恩來同志少年讀書舊址”,又稱“總理紀念館”。李先念、鄧穎超、余秋里、楊尚昆、胡耀邦、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來此參觀。鐵嶺還可以稱之為“紅學文化之鄉”,世界文學名著《紅樓夢》續作者高鄂,《紅樓夢影》(《紅樓夢》序書之一)的作者顧太清,近代文學家、著名紅學家、長篇傳記小說《曹雪芹》的作者端木蕻良都是鐵嶺人。據近年文化界人士考證,《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關外祖籍為鐵嶺縣腰堡鎮,紅學泰斗周汝昌曾說:“沒有鐵嶺就沒有《紅樓夢》”。

      近年來,為進一步開發旅游資源,鐵嶺市委、市政府已將龍首山自然風景旅游區、清河旅游度假區列為重點開發建設項目。電視連續劇《劉老根》第二部拍攝基地——龍泉山莊和鳳舞山莊成為旅游的新亮點。憑借便利的交通條件,鐵嶺將以更加絢麗的姿容,迎接海內外游客的到來。

1-2、資源品質狀況

      鐵嶺和諧之都旅游區的自然資源豐富,有著豐富的自然及人文資源,主要涉及樹木、水資源、動植物資源、人文文化、民俗文化以及豐富的地形地貌資源,且所有資源的品質狀況優良,便于開發和利用。

1-3、資源開發價值

     從地文景觀、天象景觀、生態景觀、工程景觀、文化景觀、風景資源組合等6個方向綜合評價打分。(資源評價一覽表 略)

第三節 對原有規劃的態度

一、同位規劃

1-1、《鐵嶺市旅游總體規劃》

      總體評價,該規劃對現狀旅游資源的調查較為詳盡,評價基本符合實際情況,對今后規劃有比較重要的指導意義。對資源特征的概括較為準確,對旅游區的定位較為準確。

     可參考、可借鑒的部分,該規劃對專家的調研非常有意義,可以提供借鑒和依據。SWOT分析較有價值,可供參考。規劃對資源保護、社區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防災避險等方面都有涉及,基本原則正確,措施較為簡略,可供參考。在游客市場細分、規模預測等方面可以為我們的規劃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待斟酌的措施,對于道路的選線待斟酌。對于采用索道的方式和選線待斟酌。

1-2、《鐵嶺新城區綠地總體規劃》

     總體評價,公園總體規劃較為合理地對保護和利用提出了規劃原則。并確定了以地質地貌保護為主,利用為輔的基本立場。

可參考、可借鑒的部分,規劃根據地質遺跡的分布類型及自然景觀的分布特點、科考價值及方向,將園區劃分為兩個大景觀區,并詳細描述了項目的設置。針對每一區域提出的保護措施具有一定借鑒意義。環境容量與游客規模計算很詳盡,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待斟酌的措施,規劃旅游線路針對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分別進行了設計,但與水上線路的結合和旅游環線的設計仍需進一步探討。

二、上位規劃

2-1、《鐵嶺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

      總體態度,在環渤海大開發,解決“三農”問題,建設“和諧社會”、“和諧鐵嶺”的總體環境背景下,鐵嶺“十一五”規劃對本次規劃有很多可供借鑒之處。

      可參考、可借鑒的部分,產業結構:“十五”末三次產業比重25.7∶43.5∶30.8,“十一五”轉變到15∶53∶32。旅游業發展“歡樂之都”和“休閑水城”戰略,鐵嶺市新城水城的特色資源將申報國家4A級旅游區。經濟政策上優化招商投資環境,加強項目管理,合理配置建設資金。新城區旅游增長極將結合新城區建設,發展會展旅游業。同時,依托新城獨有的“水城”特色,打造都市休閑游憩旅游產品,充分支撐起鐵嶺市旅游形象之一的——“休閑水城”旅游品牌。

      待斟酌的部分,二產中水電業的進一步建設對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有一定的沖擊。水上通航中,貨運可能對客運產生影響。

2-2、《鐵嶺市旅游總體規劃 》涉及坎布拉部分

      總體態度,根據鐵嶺市旅游業發展的現狀階段特征、發展趨勢和對上版規劃不足之處的修訂,突出如下區別于傳統空間結構規劃的理念:結合產品空間相互關系組織產品空間結構,也就是旅游地核心發展結構的層面,通過發展軸、旅游功能區等空間結構要素進行旅游產品的空間組織;將產品類型組合和適應市場納入到空間布局。本次規劃修編將空間規劃和市場規劃結合起來,形成綜合性的旅游地空間布局體系;突出鐵嶺市歡樂休閑度假的整體功能定位,在對上版規劃確定的四個旅游功能區部分肯定的基礎上,將突出休閑度假旅游地的空間布局,提出多個休閑度假旅游區的布局結構。

      可參考、可借鑒的部分,近期產品開發重在打造鐵嶺市的核心旅游產品,塑造“歡樂之都”的旅游形象;著力打造鐵嶺市的“一核兩極”旅游中心,加速都市旅游產品、蒸汽機車主題產品、開清休閑旅游產品以及其相關的會展節事產品完善成熟,使其具有全國影響力;形成旅游核心競爭力對于鐵嶺市未來的旅游發展格局有深遠的影響。首要打造的產品包括:

“和諧之都”主題公園;新城會展中心;龍山高爾夫景區;指畫、工筆畫、剪紙等藝術品交易展覽中心;龍山旅游景區;特色餐飲及民族風情旅游;柴河觀光帶;蓮花湖國家濕地公園;如意湖、天水河觀光旅游;中國笑星蠟像館;本山影視藝術體驗旅游產品;清河省級旅游度假區;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景區;風車生態園區旅游產品;中國·鐵嶺國際民間藝術節;國際蒸汽機車旅游節;柴河民俗餐飲文化節。

第二章 目標與戰略

第一節 使命(總體定位)

一、保護的使命

1-1、東北黑土文化發源地。

1-2、豐富的林、水、植物、動物資源。

1-3、遼寧省水質較好的區域。

1-4、鐵嶺市水土保持、水源涵養起到關鍵作用的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區域之一。

二、開發的使命

2-1、尋求和諧是全人類的共同理想與愿望。

2-2、和諧的大自然,沒有污染,沒有病毒的水、空氣及食物也是人類的共同愿望。

2-3、隨著社會的繁榮,富裕,高科技之發展等,人類消耗之能源與日俱增,再加上戰爭,核爆,森林大火等,使本來和諧之世界已受到嚴重影響,人類健康也受著嚴重威脅。

2-4、社會經濟的發展也使人生活不平衡,專注工作、賺錢而忽略家庭與身心健康,極需修正,否則得不償失。

2-5、隨著宗教信仰政策開放,異端邪教也如雨后春筍,反而帶來不和諧甚至迷失與動蕩不安現象。人需要知道真理是什么。

三、發展的使命

3-1、旅游業的發展

      鐵嶺文化源遠流長,在遼寧省有南遼北鐵(指遼陽和鐵嶺)的美譽。大量的文物遺跡展現了先人高度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藝術,記載了鐵嶺市悠久的歷史文化。

      為響應遼寧省打造旅游大省,將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的號召,在鐵嶺市新區總體規劃中,提出了建設“和諧之都旅游區”的旅游發展規劃的新思路,其核心建設項目包括新老城之間的龍首山老城歷史文化公園和蓮花湖國家級濕地公園、天水河東北城市文化步行街以及“和諧之都旅游區”和“歡樂王國游樂園”,并與沈陽棋盤山和沈陽世博園等生態旅游區捆綁在一 起。通過上述項目的建設,將會全面提升鐵嶺市旅游名城的新形象,構建出舉世矚目的超5A級旅游勝地。

      鐵嶺“和諧之都旅游區”的開發建設是以保護凡河水資源為前提,以修復凡河及蟠龍山生態環境為基礎,并在此基礎上綜合開發的一系列旅游項目。通過構建“和諧之都旅游區”發展規劃的理念,我們將實現以下旅游業態訴求:

活力休閑:服務于“大東北”及鐵嶺市的人民,打造“大東北”旅游強勢創造充滿和諧與活力的新城;

宜居城市:輻射周邊,尤其是地位沈陽市民前來的安居樂業,帶動旅游房地產開發;

多彩娛樂:吸引周邊的假日休閑,帶動假日、旅游經濟;

激情洋溢:擴大外來客商投資于這片熱土。

3-2、產業的發展

     總體發展目標:到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650億元,年均增長17%;力爭實現780億元,年均增長22%,再造兩個鐵嶺。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600美元,年均增長18%以上,力爭實現3000美元,年均增長20%以上;全市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20%以上。

     結構調整目標: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到15:51:34,其中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45%以上。

     經濟發展目標:地區財政收入實現80億元,年均增長2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30億元,年均增長22.9%;實際利用外資實現6700萬美元,年均增長35%;外貿出口額實現3.6億美元,年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195億元,年均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實現310億元,年均增長24%,累計達到1000億元以上。

      社會發展目標:人口總數控制在310萬人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地方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100%,醫療保險覆蓋面達到城鎮應保障人群的90%以上,全市失業保險參保率達到90%以上。

     人民生活目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000元以上,年均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年均增長10%;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5平方米。

    城鎮化發展目標:城鎮人口達到155萬人,城市化率達到50%以上。中心城區人口達到50萬人,遠期發展到70萬人。中心城區建設成為適宜人居、適宜創業、具有獨特歷史文化魅力的生態型山水名城。

四、進步的使命

     鐵嶺經濟環境良好,將對旅游業產生強大的推動力

     鐵嶺市經濟連續幾年保持了快速增長勢頭,經濟發展的潛力和重點項目的后發優勢正在顯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成為旅游產業發展的必然動力;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為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條件,第三產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將旅游業作為新的支柱產業發展。鐵嶺市2005年GDP達到260億,五年平均增長13.9%;旅游收入占全市GDP比重逐年上升,從1999年的0.18%上升至2006年的6.27%,旅游業發展進入了快速增長期。

       建設“和諧鐵嶺”的要求積極的促進了城市風貌和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帶動了城鄉的全面發展,也為鐵嶺市加速旅游業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大了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投入的力度,鄉風村容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為鐵嶺市發展農家、農情及生態旅游提供了新的契機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五、統籌保護、發展與改革的使命

      大沈陽都市圈中,鐵嶺是重要旅游目的地

5-1、大沈陽都市圈的同城化為鐵嶺經濟發展帶來契機

      隨著“大沈陽都市圈”的推進,“沈撫鐵同城化”的規劃和施行,按照“資源整合、共創品牌、互惠互利、相互促進”的原則,鐵嶺市正在逐步的融入沈陽經濟區,城鎮體系、基礎設施、產業協作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都與沈陽經濟區協調發展,這必將為鐵嶺市旅游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帶來強大的推動力。

5-2、鐵嶺將成為大沈陽都市圈中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相比沈陽市底蘊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鐵嶺市則以其秀美的山水田園風光獨具吸引力。鐵嶺市以其優越的“沈陽市一小時生活圈”的地理位置,作為沈陽經濟圈最適宜休閑度假的自然花園,將會吸引鄰近城市大批的游客,從而帶動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第二節 目標體系

一、總體目標

      科學合理地利用資源、保護生態、優化環境、促進發展,建設“自然景觀優美、生態環境良好、文化底蘊深厚、旅游項目豐富、接待設施齊全、服務質量優質”的鐵嶺和諧之都旅游區。

以凡河為依托,充分利用景區資源和環境條件,開展文化、觀光、娛樂、休閑、度假等一系列活動,打造東北地區游樂園一流品牌。

二、分項目標

2-1、經濟目標指標

近中期(2008~2015)

       基本完成“和諧之都”主題公園旅游產品及相關主要設施的建設;塑造“和諧之都旅游區”和“歡樂王國游樂園”品牌,大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旅游核心產業和相關產業初步形成規模,旅游經濟效益明顯提高,旅游投資環境明顯改善;旅游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旅游六要素的配置基本合理;初步建立旅游管理機構和對外營銷網絡。到2015年,年接待游客規模達到約12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上億元;“和諧之都”主題公園及配套設施地區成為鐵嶺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2-2、遠期(2016~2020)

      繼續提高和完成“和諧之都”主題公園的附屬設施,完善主題公園的內容,深化和鞏固“歡樂之都”和“和諧之都”的旅游品牌,深入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完成,啟動其他項目;形成完善的旅游產業體系,旅游產業結構合理,旅游產業的產業優勢和經濟作用凸現;到規劃末期,接待游客規模達到約16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上億元,旅游業成為鐵嶺市地區的支柱產業,實現旅游產業帶動整個地區的經濟全面快速發展。

3、自然生態目標

近中期(2008~2015)

      初步建立環境監測系統,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與維持。蟠龍山及階地地貌,特別是林地的完整、純凈自然狀態得到延續,保持植被垂直帶譜的完整性。旅游活動及設施的修建控制在環境域值內,蟠龍山成為國內和亞洲生態環境良好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遠期(2016~2020)

      完善環境監測系統,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得到充分保護。蟠龍山及階地地貌,特別是林地的完整、凡河水系的純凈、純凈自然狀態得到延續,保持植被垂直帶譜的完整性。旅游活動依據環境承載能力得到全面發展,鐵嶺市“和諧之都”主題公園成為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4、社會文化目標

近中期(2008~2015)

      加強社區旅游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交通設施建設,初步形成便捷的旅游網絡;完整、真實的對人類文明發展史和追逐“和諧之路”的文化追求實施較為有效的傳播;同時,促進當地社區居民的資源保護意識;鼓勵當地民眾參與旅游發展并從中受益,切實提高鄉村居民的收入。

遠期(2016~2020)

      建立完備的旅游景區、旅游城鎮和旅游交通的綜合旅游網絡體系;倡導“和諧”生活、“和諧”相處的人類生存意義;當地民眾積極參與旅游的發展與服務,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

第三節 旅游發展階段定位

      縱觀鐵嶺市旅游發展的現狀和歷史沿革,可以將鐵嶺市旅游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起步期、統籌期、騰飛期。目前鐵嶺市旅游業處于起步期和統籌期的過渡地帶。

一、鐵嶺市旅游發展起步期特征

1-1、游客接待量具有波動性和不穩定性

1-2、旅游產品開發簡單粗放,文化附加值低

      從旅游產品開發的方面看,目前景區旅游產品比較簡單粗放,多以寺廟、山水觀光型旅游產品為主,文化附加值低,且存在少量低質娛樂性旅游產品,影響游客的體驗,旅游總體吸引力不足。

1-3、缺乏旅游公共服務支撐體系

      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很不完善,住宿、娛樂設施缺乏,餐飲不夠完善,景區內外的交通聯系和交通換乘的便捷性都有待進一步加強。另外旅游人力資源開發、旅游宣傳營銷、游客中心體系與信息網絡建設,旅游安全系統也尚未建立。

1-4、多頭管理,存在較多自主經營現象

二、統籌期的任務:

2-1、統籌規劃

      將涉及鐵嶺市旅游的已有規劃進行客觀全面的分析,參考和借鑒已有上位、同位規劃提出的良好發展策略和實施措施,統籌整合于本次規劃之中,形成真正對于鐵嶺市旅游發展和景區建設具有指導意義的規劃。

2-2、統籌保護與利用

      在鐵嶺市的旅游發展過程中,旅游資源的特色和永恒存在,是旅游業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因此必須加強旅游資源的保護,適度開發,合理利用,依靠科技創新,增強節約能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生態環境承載力,在保護與發展中取得平衡,實現生態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統籌管理機制:通過對原有管理部門的統籌整合,建立權責明確,職能完善的規劃實施機構,全面負責規劃編制實施、項目審批、融資及資金分配、人員培訓和能力建設等工作,形成統一管理機制,提高行政效率。

      統籌經營模式:通過管理機構制定相應經營管理政策和組織協調,建立適宜的利益機制和監管機制,實現政府主導加市場運作的良性經營模式,保障社區居民、政府和外來投資單位多方參與主體利益。

     統籌區域發展:通過區域旅游市場與交通的組織與協調、區域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對鐵嶺市旅游目的地周邊區域進行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統一籌劃與分析,在規劃中制定相應實施措施,協調鐵嶺市旅游目的地與周邊區域共同發展,最終鐵嶺市旅游旅游發展的目標。

第四節 市場定位

一、總體思路

     高端市場引領,專項市場拓展,中端市場跟進

1-1、高端市場引領

      利用具有高水平、高質量、高技術、高教育性、高參與性、高設施配套性的“和諧之都”主題公園、水上公園和相關配套設施來拓展高端旅游觀光、教育旅游、娛樂旅游、度假旅游市場,引領以上相關旅游市場。

      從資源吸引力上看,鐵嶺市擁有林地地區獨有的自然景觀特色,寧靜、純潔、多樣變化的景觀環境,對于原生態體驗游客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同時鐵嶺市交通相對便捷、安全和易于到達,地處交通要道,具有形成高端旅游消費的地理優勢。

      從市場需求和帶動作用看,“和諧”主題已經成為我國的國策,國民教育的重要主題,其次原生態體驗游參與人數相對較少,對于旅游服務設施的規模需求不大,通過線路的合理設計,近期內易于實現。

     最后歡樂家庭的水上樂園為環渤海及大東北提供了娛樂休閑的重要去處,同時此類公園北亞、東亞、中南亞、歐美等國際游客的高認可度,對于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

1-2、專項市場拓展

      從沈陽、長春兩大城市群格局來看,鐵嶺市位于兩大城市群的中間位置,對于鐵嶺市的定位是都市休閑度假旅游的首選目的地,地方文化娛樂創造和體驗的首善之區。

     從東三省文化發展的歷史來看,鐵嶺市有著豐富的遼金文化歷史,又是滿清的溯源地,規劃對鐵嶺的定位是東北具有豐厚人文歷史底蘊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從東北亞區域來看,依托鐵嶺市未來大力倡導和發展的會展業,規劃對于鐵嶺市的定位是東北亞會展旅游名城,東北地區會展旅游接待和集散中心之一。

1-3、中端市場跟進

    遼寧省內及本地市場、周邊省份河北、吉林、黑龍江等地區具有良好的交通區位優勢,隨著人們旅游方式的轉變,具有大量潛在的休閑度假和游憩需求,在“和諧之都”和“休閑水城”品牌形象逐漸豎立,旅游產品日益豐富,旅游服務設施逐步完善之后,可以組織重點針對遼寧省內及本地市場、周邊省等地區休閑度假和游憩市場的營銷,穩步擴大市場份額。

二、旅游主打產品

     “和諧之都”是一個有關人類文明發展的旅游區。在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中,我們挑選了兩大文明發源地作為公園之主干;一是近東文明,就是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另一個是遠東文明,就是中國的文明。在此,游客能得到“和諧”之信息,且帶著和諧之信息回到家中與工作環境中,以致他們每天都能享受人與造物主,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大自然的和諧。

三、旅游發展的最終目標

國際標準,中國市場;高端產品,本土文化。

第五節 發展戰略

一、戰略指導思想

1-1、尊重歷史文化,促進和諧發展

1-2、以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和生態文明等十七大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堅持可持續發展

1-3、統籌規劃、統籌保護與利用、統籌基礎設施、統籌宣傳營銷平臺

1-4、創新管理體制和利益機制設計

1-5、快速平穩高質量地推進“和諧之都”主題公園旅游目的地建設

二、戰略途徑

2-1、生態優先,文化注魂

      本戰略是關于資源保護與旅游發展的戰略。鐵嶺市自然和文化資源類型多樣,價值高,保存狀況良好,但同時自然和文化資源均存在脆弱敏感的特點,因此鐵嶺市的開發建設要以保護自然文化資源的價值及其物質載體為前提條件,優先考慮資源保護。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是旅游產品的生命力所在,應保護和傳承鐵嶺市本土文化、民族文化,并在旅游發展中進行充分結合和展現。

2-2、二位一體,相輔相成

      本戰略是關于空間發展與體制創新的戰略?!岸灰惑w”是指采用“風景區+度假區”的模式,兩個區進行統一管理和綜合統籌?!跋噍o相成”是指兩個區各有側重,互為補充:風景區側重保護,度假區側重利用;對于風景區來說,這一模式能夠真正實現“區內游,區外住”,有利于風景區的資源保護;對于度假區來說,這一模式能夠增強度假區的旅游吸引力,保證客源市場。

2-3、區域協作,省內聯動

本戰略是關于旅游發展的戰略。以下分別闡述。

2-3-1、區域協作

      針對遼寧省、鐵嶺市旅游目的地所在的大東北旅游區及周邊區域。

      構建區域旅游戰略聯盟。鐵嶺市“和諧之都”主題公園和“休閑水城”的水上樂園旅游目的地是大東北旅游圈的核心景區之一,同時也是環渤海帶重要景區。應與大東北旅游圈、環渤海旅游帶,以及東亞、北亞等旅游線中的熱點景區、精品景區建立協商合作機制,共建區域品牌形象,協調開發區域旅游特色產品,協調各類營銷宣傳活動。優勢互補,共同構建區域旅游戰略聯盟。

      利用區位交通優勢,發揮旅游樞紐作用。鐵嶺市“和諧之都”主題公園和“休閑水城”的水上樂園旅游目的地在區域旅游發展結構中位于東北黑土文化圈與文化遺產旅游帶的交匯點上,是聯系三條旅游帶的關鍵節點。同時鐵嶺市旅游目的地位于大東北旅游圈南部,距離沈陽、大連距離適中,周邊的高速公路網絡及未來的城際快速鐵路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出行條件。

      優化區域旅游產品結構,提升旅游吸引力。世界范圍內來看,旅游發展已經從3S向3T轉變,休閑度假和深度體驗市場逐漸成為主體市場,遼寧省目前的旅游產品仍以觀光旅游產品為主,可以根據景區突出特點,確立主題和重點發展方向,結合黃金旅游線,發展中短線生態旅游、探險旅游、文化旅游、休閑度假旅游和朝覲旅游等多樣性的新興旅游產品,優化區域旅游產品結構,實現全省和區域旅游的整體發展,提升區域旅游核心吸引力。

      突出重點,錯位發展,強化主題與品牌特色。注重整體發展的同時,要強化關鍵景區的作用,鐵嶺市“和諧之都”主題公園和“休閑水城”的水上樂園發展應注重應對各類市場需求,打造國家公園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品牌,塑造大東北旅游線最具特色的主題旅游品牌,同時與省內旅游圈內的休閑度假產品錯位開發,避免價格戰和同質化惡性競爭。

      注重休閑度假產品的規?;推焚|化:休閑度假產品需要規模,更需要特色和服務,不同功能區應有歡樂運動、康養、深度民俗體驗等不同主題,注重旅游產品開發差異化和主題化,消費者可在一個方向性的空間內,自主選擇。

優化區域旅游經濟布局,樹立區域大產業觀念

     遼寧省“十一五”規劃提出“優化區域經濟布局,實施分類指導的區域經濟發展策略”。對于鐵嶺市主題公園旅游目的地周邊區域來說,重點是加強與中心城市沈陽等周邊城市的聯系與協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要求,實現旅游業與其他部門的結合發展,樹立大產業觀念。

2-3-1、省內聯動

構建“主題公園快線”,便捷省內旅游交通聯系。

共建凡河風景旅游帶,發展區域水上旅游精品線路。

創建文化旅游產品展示窗口,延伸文化旅游產業鏈。

發揮“和諧之都”主題公園的龍頭和帶動作用,推動省內旅游景點整合營銷。

3、旅游富民,民護旅游

      本戰略是關于民生與產業發展的戰略。妥善處理旅游和各利益相關方之間的關系,尤其是“農村、農業和農民”的關系,通過旅游發展增加農村就業崗位,增加農民戶均收入,提高農業附加值,提高農村市政和社會基礎設施水平。在此基礎上,使當地居民早日脫貧致富,切實感受到旅游帶來的好處,實現社區尤其是農民擁護旅游發展、愛護旅游設施,保護旅游資源。

4、政府主導,多方合作

      本戰略是關于投資與經營的戰略。起步期和統籌期政府的強勢主導是保證成功的關鍵因素。在此基礎上的利益相關者合作是保證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長期的和有效的戰略途徑。利益相關者合作的關鍵是利益機制設計。

第三章 美學特征與品牌形象

第一節 “和諧之都”主題公園之魂

一、四大主題特征

1-1、活力休閑

服務于“大東北”及鐵嶺市的人民,打造“大東北”旅游強勢創造充滿和諧與活力的新城;

1-2、宜居城市

輻射周邊,尤其是地位沈陽市民前來的安居樂業,帶動旅游房地產開發;

1-3、多彩娛樂

吸引周邊的假日休閑,帶動假日、旅游經濟;

1-4、激情洋溢

擴大外來客商投資于這片熱土。

二、我是誰?

      即分析問題,發現問題。想一想,“非洲的茅草屋和現代的居舍有什么不同?分析階段既要看,又要想,才能真正發現問題;看和想的廣度、深度、長度、高度將決定樓盤的未來命運。

廣度指的是“和諧之都”主題公園——大區域環境;

深度指的是“和諧之都”主題公園——小地段環境;

長度指的是“和諧之都”主題公園——動態環境;

高度指的是“和諧之都”主題公園——未來環境。

       在充分分析的基礎上,為項目確定一個清晰的定位,“和諧之都”主題公園的定位必須符合創造第一、差異化、滿足游客需求的原則。

三、對誰策劃?

       即界定目標人群?!昂椭C之都”主題公園是傳播旅游文化的一種方式。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既想旅游,也喜歡互動。

“和諧之都”主題公園的存在把一種可能性——變成現實性,即抓住特定人群的注意力,令他們對“和諧之都”主題公園產生興趣。因此,主題公園建立的前提是先要有目標人群,才會制定出針對特定人群的旅游策略。我們經??吹揭恍┲黝}公園的訴求點和表現風格搖擺不定,就是因為對目標人群的研究不夠透徹所致。

       在目標人群界定過程中,我們往往覺得很多不同特質的人群都屬于“與我們有關”。這里需要強調,在建立的主題公園中,惟一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希望,是集中火力主攻的“和諧之都”主題公園——目標,實施大區域融合戰略。因此,目標游客人群是越細分越好。

四、策劃什么?

      即規劃,傳播——旅游前期的策略。游客只會選擇他們喜歡的項目來玩,策劃就是要投其所好。表面上看,這一論斷無可非議,但從心理學的“反向效應”來看,游客做出的決定經常讓我們出乎意料,所以,我們要善于發現目標人群心理深層的隱性旅游需求。主題公園和游客具有高度相關性,策略的核心是創造與目標人群有效溝通。

請記住一個傳播規則:跟旅游的人說文化,跟有文化的人說互動。

策劃:一個讓大家都喜愛的““和諧之都”主題公園”。

五、怎么策劃?

      策劃,即創意表現,怎樣說出去。好的策略沒有好的實施表現,那策略就毫無意義。聰明的策劃創意,往往是利用潛在顧客心中早已存在的需求做足文章。

      “和諧之都”主題公園應有其獨特性,可歸納出以下幾個原則:

A.理念準確。要充分展現開“和諧之都”主題公園的理念。優秀主題公園項目,均與當時當地相對先進的主題公園開發理念密不可分。策劃要有能力把這一理念充分傳播出去。

B.立意要高。一個優秀的主題公園項目,可以在一個階段內成為人們的旅游或休閑,傳播定位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為主題公園創意留下足夠的表現空間。

C.魅力四射:要具獨特性、可長期發展。不但有個性,而且是獨占的(有時候并非惟一,但因是首次提出或強勢推廣,可以搶先占位),人們對“和諧之都”主題公園——項目便會有一對一的聯想。

D.清晰呈現。必須塑造出“和諧之都”主題公園的全新——識別特征。主題公園總有最具傳播旅游價值的識別特征,它可以是一種全新的理念,甚至只是一種特殊的旅游角度與風格!但必須在傳播中清晰呈現。

第二節 品牌與形象

一、品牌

1-1、品牌

中文:和諧之都

1-2、選擇“和諧之都”的理由

瑯瑯上口,簡潔明了

主題明確

與時俱進

具有一定的宣傳基礎和品牌效應

1-3、品牌確立與拓展

為確立“和諧之都”品牌,強化“和諧之都”的品牌效應,建議以下措施:

策劃并制作“和諧之都”的形象標志,并注冊商標。

以“和諧之都”作為品牌進行高規格的統一宣傳(全國范圍及世界范圍)

二、形象

整體形象:“和諧之都,休閑水城”

第四章 范圍、結構與形態

第一節 范圍

一、主題公園范圍

主題公園在鐵嶺市新城蟠龍山一帶??偯娣e350公頃,其中核心區為130公頃。

二、度假區范圍

規劃共設置了3個度假村。

三、緩沖區范圍

第二節 結構

一、生態保護結構

      風景區內生態保護結構呈圈層式分布,中心圈層為核心保護區,包括林地、水利地貌集中分布區、寺廟等;外部圈層為重點保護區,包括凡河沿岸、林地、裸巖、荒草地等;一般保護區以點狀的居民用地、服務用地和線狀的步行路、機動車路分布在風景區內。

二、道路交通結構

2-1、主題公園內道路交通結構:

2個主入口:南部的水上樂機動車停車場及主入口;北部的和諧之都主題公園機動車停車場及主入口;

1條102國道南北向貫穿主題公園西側邊界線:水路橫穿過主題公園,河岸北為“和諧之都”主題公園,河岸南為歡樂家庭水上樂園;

2條內部溝通道路;

2個碼頭。

2-2、度假區內道路交通結構:

1個主入口:凡河北岸內部溝通路;

三、旅游發展結構

      主題公園和度假區綜合布置旅游發展結構,根據“多重境界、多色體驗”組織游覽空間,主要呈點線分布,其中:

和諧主題,為點狀和線狀結合;

綠色健康,呈點狀分布,主要在保留山頭林地;

塊塊鏈接,度假村呈塊狀鏈接;

環環相扣,西方文明呈鏈條環環相扣狀溝通。

第三節 形態

控制以下七種空間形態:山、岸、村、田、旅、路。

一、山

      保護地質地貌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道路修建應充分論證,謹慎選線,道路建設等級應在滿足功能需求的條件下盡可能降低,減少對地質地貌的破壞;提高植被覆蓋率,改善護坡質量,減輕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危害程度。

      保持植被垂直帶譜的完整性,保持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類型,在不同的植被帶保育相應的植被。保護珍稀瀕危動植物資源,道路建設和大規模人類活動應避免穿越和干擾珍稀瀕危動植物棲息地。

二、岸

      盡可能保持凡河水體的自然岸線,人工駁岸的修建應延續原有的生態環境和自然過程;岸邊應保留一定寬度的綠帶,綠帶內的植被根據生態優先原則,宜草則草,宜林則林。

三、村

      保持當地人居環境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嚴格控制居民點的規模和原始風貌,禁止自發擴張和無序建設。居民點中新建的服務設施和其他人工設施應尊重地方宗教信仰和傳統習慣,突出民族特征,突出地方特征。

四、田

      保持地方特色農業,保護農田種類和農產品種植的多樣性、本土化;提倡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在游客主要游覽路線附近發展觀光型農田,提供多種形式的游客參與機會,加強當地農業與旅游業的互動。

五、旅

      嚴格控制旅游服務設施的規模和體量,服務設施應盡可能與當地居住建筑的體量相協調;服務設施的建筑風格應與自然環境相協調,與地方民族特征相協調。

六、路

     道路選線應謹慎,避免道路建設對重要且敏感的資源產生不可承受的負面影響;盡量減少道路斷面寬度,力爭實現道路建設對環境影響的最小化;提倡道路建設風景化,道路沿途應設置適宜的綠帶、景觀小品及觀景點等,道路護坡應盡可能綠化。

第五章 功能分區

第一節 分區目的

      在空間上明確界定各類分區的用地范圍,便于分類、分片管理和規劃的分期實施,增強規劃的可操作性。明確規定每一地塊資源的保護措施和利用強度,統籌協調資源保護和資源利用的關系。根據保護對象、旅游方式、社區資源價值和區位的不同對保護用地進行更詳細的分類,并落實相應的保護措施、設施建設措施、游客管理措施和社區發展與調控措施。明確分區規劃與專項規劃之間的關系,使整個規劃成果的內容邏輯清晰。通過對不同分區設置不同的指標和標準,監測管理措施實施效果。

第二節 分區分類

和諧之都世界文明公園(米索不達米亞及中國文化探索部分,暫定以7個不同展示區展示);

和諧之都游樂園(歡樂谷及水上樂園);

配套設施,包括大型表演場館、商業、商務酒店、主題酒店、度假及休閑設施、辦公綜合樓等;

一個五千人的劇場及一個歷史文化博物館。

和諧之都旅游區的 “七個主題”

和諧的宇宙與世界 (從遠古到公元前1550年)

重尋和諧之旅 (從公元前1550年到公元前1050年)

和諧王國之建立 (從公元前1050年到公元前930年)

和諧王國之破壞 (從公元前930年到公元元年)

和諧之君的和諧事業 ( 從公元元年到34年)

和諧使者推廣和諧之旅 (從公元后34年到現代)

和諧的臻境:有關世界未來之預言

第六章 資源與環境保護

第一節 分類保護與培育措施

一、受到保護的資源類型

受到保護和管理的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兩大類。

1-1、自然資源與環境

受到保護和管理的自然資源包括以下

自然物理資源,包括水、大氣、土壤、地形地貌、地質特征、自然光景、自然音景、自然聲景和潔凈天空;

自然物理過程,包括氣候、侵蝕、自然現象的形成過程;

生物資源,包括本地植物、本地動物和生物群落;

生態過程,包括自然界物質轉換和能量流動的全部過程;

生態系統;

以及上述資源的高價值附屬特征,即(自然)視覺景觀。

1-2、文化資源

      與坎布拉旅游目的地文化現象相關的歷史文化資源都應作為保護和管理的對象。重點保護與坎布拉藏傳佛教文化和安多藏族民俗文化形成與發展相關的物質資源及非物質資源,同時強調其他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營造地域文化氛圍。

二、資源保護和管理的原則

2-1、自然資源與環境

      在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管理過程中,主要應該采取以下四條原則:

      整體保護原則。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管理首先是對其完整性的保護,即保護構成整個風景名勝區自然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與自然過程,包括自然豐富性、多樣性、本地動植物物種遺傳與生態的完整性,不厚此薄彼。除了對瀕危物種外,不對單一物種或自然過程施行特殊保護。

      減少干擾原則。只要自然資源和自然過程還處于相對原生的狀態,就應該盡量減少人類對自然系統的干涉程度;對于災害性自然過程,應該強調在進行人類干涉以前,首先考慮替代方案如關閉某一游覽地區或為旅游活動和基礎設施重新選擇位置。

      修復原則。修復自然系統原則是在自然狀況和自然過程受到破壞,尤其是嚴重破壞時,為使自然系統恢復到接近原生狀態而采取的策略。修復自然系統的措施一般包括:遷出外來物種;拆除造成污染的非歷史性建筑物和設施;對棄置礦井用地、廢棄道路用地、過度放牧地進行地形與植被恢復;恢復自然水道和駁岸地自然狀態;對由于管理活動、開發活動(如砍伐災害樹、取土)造成破壞的地區進行地形和植被修復;修復自然音景;重新引入本地動植物物種。

      合作保護原則。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必須盡可能地與省市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等利益相關方進行合作,通過簽署協議的方式,來維持和保護風景名勝區的資源及價值,從而更為有效地保護風景名勝區邊界內外的自然系統的完整性。

2-2、文化資源

      統一化原則。將鐵嶺市旅游目的地文化資源的保護工作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與主題公園旅游區建設相結合,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客觀科學,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講求實效,量力而行,分步實施的保護原則。

      科學保護原則。針對鐵嶺市旅游目的地文化資源特點,在保存、修繕和利用的過程中,確定恰當的保護手段,最大限度的保護文化資源的真實性、完整性、可持續性。提倡多學科的研究與合作。

展示利用原則。

三、自然資源分類保護和培育措施

3-1、地質地貌資源

     受保護的地質地貌資源主要包括水質地貌、林地地貌以及若干其他地質遺跡。

     地質地貌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內容包括:制定和完善地質地貌資源清單,制訂相應的專項保護規劃,系統地指導地質地貌資源保護工作;在科學研究的指導下,開展對地質地貌資源的長期的監測工作;對已被人類活動破壞的地貌資源,應該采取措施,盡可能恢復到地貌未受到破壞的狀況;對地質地貌資源的采掘和科研等活動必須經過謹慎的科學的論證。除可進行定期的資源調查研究和有計劃、有組織的游覽觀賞外,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該區進行工程活動。除經有關部門批準外,不允許進入從事科學研究活動。

3-2、動植物資源

      受保護的植物資源主要包括蟠龍山林場范圍內的所有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和荒草地。受保護的動物資源主要包括林場內的野生動物和社區居民飼養的高原特有動物。動植物資源保護與培育的內容包括:制定和完善動植物資源清單,制定相應的專項保護規劃,系統地指導地質地貌資源保護工作;在科學研究的指導下,開展對動植物資源的長期的監測工作;嚴格限制人類活動干擾動植物資源的自然演替過程和其他生態過程。除可進行定期的資源調查研究和有計劃、有組織的游覽觀賞外,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該區進行工程活動。依據相關林業規劃完成天然林保育和人工林造林、養護任務。

3-3、水體資源

      受保護的水體資源包括凡河,以及凡河沿岸和支流溝谷等水體資源。

      水體資源保護與管理的內容包括:禁止一切污染物直接排入水體,對游客活動、社區生產生活產生的污染進行嚴格控制,防止水體污染的產生。凡河內控制養殖活動的進行,建立養殖活動的監測系統,及時調整養殖結構,防止生產性面源污染的產生。對凡河等開展水上游覽活動的水體進行游人量和游人活動類型的監測,防止大規模污染的產生。通過解說教育等手段宣傳教育,引導游客將游覽活動中產生的全部污染物帶出水體保護區域。

3-4、大氣與聲環境

空氣環境質量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中規定的一類區標準。

地表水質量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規定的二類水體標準。

生活飲用水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8中的規定。

旅游區室外噪聲級應低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值》GB3096-93中的一類標準。

旅游區內船舶污染物排放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船舶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52—83中的規定。

旅游區內產生的各種固體廢棄物,應全部運出景區以外進行集中無害化處理。保證不增加景區及周邊環境的污染負荷。

第七章 道路與交通組織

第一節 道路與交通規劃目標

一、生態環保

      道路(包括水路)的選線、路面材質的選擇、鋪裝方式、道路寬度的設計、交通工具的選擇等都應從保護資源與環境的角度出發,使道路與交通對資源與環境的負面影響最小化。

二、安全健康

道路交通組織應避免交通事故,杜絕交通隱患,同時將噪聲和空氣污染降至最低。遇到地質情況復雜地段應加強防護。

三、舒適愉悅

游客對交通過程中的視覺景觀和交通服務感到舒適愉悅。

四、多樣高效

外部:高速公路和旅游快線的建設提供外部到主題公園的高效連接。

內部:游客有機會選擇不同類型的交通路線和交通方式;也能夠方便地到達旅游目的地的各個區域。

第二節 道路與交通發展戰略

一、2+5系統,快旅慢游

      本戰略側重關注交通過程中交通運輸的高效性以及游客體驗的多樣性?!拔逯叵到y”是指旅游目的地同時存在7大類交通方式,被分為2種快速觀光型和5種慢速體驗型??焖儆^光型包括1旅游班車、2私家車;慢速體驗型包括1電瓶車、2自行車、3步行、4騾馬、5游船等,不同交通方式相互聯系,形成系統?!翱炻寐巍笔侵嘎糜文康牡靥峁┝松鲜?+5系統的交通方式,游客既可以采用私家車在風景區外度假村行駛,通過風景區旅游班車在旅游目的地全區行走,實現快旅,也可以采用電瓶車、自行車、步行、騾馬、游船等,在景區內部游覽,實現漫游,充分體現游覽體驗的多樣化。

二、交通觀光,移步換景

      本戰略側重關注交通過程中的游客體驗舒適愉悅性。游客在旅途中也可以賞景,打破以往“兩點一線”式的觀光模式。一方面,在旅游班車路線上安排不同的景點,游客可以下車步行一段再上車繼續前行;另一方面,道路兩側結合地段山體、水流、植被的視覺景觀,使游客得到豐富的視覺感受。

三、無縫換乘,一票暢游

      本戰略側重對交通服務的要求,以此提高游客體驗舒適愉悅性?!盁o縫換乘”是指當為游客提供區域旅游班車、私家車、旅游班車、電瓶車、自行車、騾馬、游船等多種交通游覽機會時,在多種交通方式轉換地點上應緊密聯系或有明確的指示系統,避免游客在交通轉換過程中迷路或過于疲勞,影響游客體驗;“一票暢游”是指在多種交通方式轉換程序上,應簡便高效,如采用一票通的方式,避免讓游客多次付費產生反感情緒。

      主題公園旅游目的地提供兩種“一票通”:一種是包括多種交通和景點門票的“超級一票通”;一種是指單純包括多種交通的“暢通一票通”。

第三節 道路與交通設施建設

一、區域交通

1-1、機動車路

102國道。

1-2、水路

在凡河水運上實現通航,實現碼頭建設等設施的完善。

1-3、城際鐵路

二、內部交通

2-1、機動車路

主題公園區機動車道路形成兩個環線。

主題公園區內禁止私家車和旅游大巴進入。景區有旅游班車。

2-2、徒步(自行車)線路

2-3、水上線路

三、停車場和交通轉換口

3-1、入口

外部入口3處:北部、南部;


3-2、停車場

      結合入口及度假區需求設停車場8處。其中大規模的為北側酒店附近和南端的西方文化主題公園入口。其他為較小規模。

3-3、旅游班車shuttle bus??空?/p>

分布最廣泛,結合入口、風景區內私家車停車場、游船碼頭、道路交叉口、主要景點附近等,靈活設置。

3-4、游船碼頭

結合游線和旅游班車??空驹O置。

第四節 道路交通服務

一、區域旅游高速公路服務

     配合景區,配備黃南州區域班車系統、全省規劃的旅游班車系統和出租車聯網系統等快速公路服務系統,以方便游客快速舒適安全到達景區。

二、景區及度假區的旅游班車服務

     旅游班車服務有利于游客方便地到達旅游目的地各個景點,同時有利于加強目的地內部旅游車輛的經營管理。班車應使用節能環保型車輛,并應統一調度,統一顏色,統一票價。

     電瓶車適宜在景區內部短途的觀光游覽,以及生態環境較為敏感地帶的觀光游覽。電瓶車服務點風景區內適意分布,服務范圍應覆蓋本景區內部。坡度太大不成,距離也有要求。

三、游船服務

     根據湖泊水體的保護要求,鐵嶺市旅游目的地提供相應游船服務。游船類型建議如下:中小型環保電動游船、,皮劃艇、個人劃船。

第八章 旅游發展與游客管理

第一節 市場細分與規模預測

一、市場現狀分析

1-1、鐵嶺市旅游接待量逐年增加

       鐵嶺市2006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3006人次,比2005年增長70.0%;旅游外匯收入584.4萬美元,比2005年增長68.3%;國內旅游收入19.6億元,比2005年增長60.2%;旅游總收入達到20.1億元,比上年增長60.6%。

1-2、主題旅游受到城市居民的喜歡,成為旅游的重要方式

       主題旅游項目的主要客源群體是城市居民。中外成功的主題旅游項目無一不是坐落在大中城市群或城市帶上。迪斯尼5個園區的選址都有這個特點。這是由主題旅游項目特有的休閑娛樂功能和較高的消費檔次決定的。一般來說,周邊近程城市群(帶)是主題旅游項目的主體客源市場,有長途交通直達的中程城市群(帶)是主題旅游項目的重要客源市場,遠程城市是主題旅游項目的機會客源市場。以北京、天津、青島、沈陽、大連為中心的環渤海灣城市群人口在5000萬以上,是中國北方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同時鐵嶺依托沈陽,俯控東北區域城市群,因此具備設計大型主題旅游項目的條件。

      依據鐵嶺市建設東北文化旅游名城的發展目標和“和諧之都”的旅游形象定位,結合國內國外旅游市場需求的容量、特點與發展趨勢,并基于鐵嶺市獨特的東北文化和生態度假旅游資源,規劃認為鐵嶺市旅游發展的主要客源市場應該按照沈陽旅游圈、東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日韓俄羅斯、港澳臺、歐美等市場順序依次延伸。

1-3、鐵嶺市短線旅游變火

      今年長假變短假,短途游成為市民出游的熱點,短途游目前報名火熱。

      目前,為拉動旅游風暴,不少旅行社紛紛推出精品一日游、二日游,并不約而同大打優惠牌。大部分“有車一族”都愿意選擇自駕游,自駕游的升溫必將帶旺周邊的一些小景區(點)和一些以休閑旅游產品為主的景區。

      近兩年開原自駕車游客正在快速增長,他們大多選擇近郊游或休閑游。長假時間的縮短,將使部分原來會選擇參加長線旅行團的人,更傾向于周邊尤其是清河水庫一帶。

二、市場機會判斷

2-1、遠程市場機會判斷

旅游客源增長特征

       由于旅游業還處于初始發展階段,即目的地生命周期的介紹期,鐵嶺市2004年接待國內旅游者142萬人次,同比增長24%;接待海外旅游者僅4800人次,同比增長137.6%;旅游總收入7.9億元,相當于當地當年GDP約210億元的4%。由于旅游者接待人數基數較小,隨著城市文化休閑 旅游中心、黑土地幽默文化中心、宋金戰史文化旅游中心和皇家鹿文化森林度假中心等四大主題旅游中心的形成,在客源增長上將會表現為數量急速擴張的增長特征。

      青藏高原資源豐富獨特,有著青海湖、珠穆朗瑪峰、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三江源等自然景觀,也有著集宗教、藝術、建筑魅力之大成的塔爾寺、布達拉宮,這些都對海內外旅游者有著極強的吸引力。那些在極限之地的堅強生命、圣潔的山水、獨特的地域建筑和藝術、原生態民族民俗風情,都深深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解決了旅游最大的限制因素——交通瓶頸,帶動了青海旅游迅速升溫,青藏線成為我國最具世界吸引力的旅游線路之一,西寧作為青海旅游門戶和青藏旅游線的重要中轉節點地位日益突顯。

     時代機遇:西部大開發戰略,為青海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2、旅游動機分析

      旅游者來鐵嶺旅游動機按比重排列依次為:休閑觀光度假、探親訪友、商務、會議、文化科技體育交流、健康療養及其他。旅游者動機與本市目前單一的旅游產品結構基本相符,多數探親訪友、商務、會議等游客并非由本市旅游吸引物所直接吸引,而只是在探親訪友和參加商務、會議活動之余,順便進行參觀游覽。另外,隨著電視劇的播放,電視劇《劉老根2》的拍攝基地——龍泉山莊,在全國已經成為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品牌,再加上許多鐵嶺笑星對鐵嶺的宣傳,使整個鐵嶺市的知名度在全國大大提高,現可吸引一部分游客,但限于鐵嶺旅游資源沒有整合,開發力度不夠,成型且完善的旅游景點少,導致游客游覽時間短且消費總量較低。

      鐵嶺市旅游發展堅持市場導向原則,就是要針對市場對本市文化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的需要,充分利用本市的文化旅游資源和文化環境資源,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及外圍同屬系列文化旅游產品,把鐵嶺市建設成為“黑土地幽默文化旅游中心、關外紅樓文化旅游中心、遼北邊塞戰史文化旅游中心和皇家鹿文化森林度假中心”,使旅游業成為鐵嶺市城市發展的形象產業和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

三、客源市場細分

3-1、一級市場

     “和諧之都”在開園之初,游客主要來自于鐵嶺、沈陽及外圍。這兩個城市的居民基本都有興趣

     游玩這個主題公園,特別是鐵嶺的游客,為鐵嶺能擁有這樣的主題公園而感到高興。

3-2、二級市場

 隨著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擴大,逐步吸引東北三省其他地區、東北三省以外其他省市的居民來此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沈陽外圍的旅游。其中,家庭收入較高、外出旅游頻率較高的游客更有可能在“和諧之都”建好后,考慮到沈陽及外圍城市旅游。

“和諧之都”還將吸引部分到沈陽、鐵嶺旅游的中外游客,以及到遼寧其他城市、吉林和黑龍江旅游的游客。

3-3、三級市場

“和諧之都”世界文明公園對基督徒對吸引力較高,除大陸對基督徒外(近期還是以城市居民為主),同時對于香港基督徒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和諧之都”的“世界文明公園”對基督徒對吸引力大。

3-4、市場交差分類

“和諧之都”3個園的目標游客略有不同:

世界文明公園– 本地居民、游客、基督徒

游樂園– 本地年輕人

水世界– 本地居民、游客

3-5、市場客群分布情況判斷(圖示略)

四、“和諧之都”主題公園對當地旅游發展的影響分析

“世界文明公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費者對沈陽及外圍對旅游興趣,特別是離遼寧較近城市的消費者。

對于香港基督徒而言,世界文明公園則明顯對于他們去鐵路參觀旅游的興趣有了較大的提升。

五、市場客群特征及消費特點分析

5-1、本地客群市場情況判分析

結合定性研究,當地可能有興趣去參觀游玩的消費群為:

有一定文化層次的被訪者會首先被主題公園本身吸引而游玩”和諧之都”; 文化層次較低的被訪者會先被動感樂園/水世界所吸引;

出游時間: 一般在5月-10月的節假日(雙休等)或長假(十一,孩子暑假期間)

出游模式:自助游為主

家庭游(一家人/幾家人);情侶; 朋友/ 同事結伴;活動(如學生的春秋游/ 六一兒童節等)

在園區內所待時間:部分消費者傾向一天來回, 分幾次玩;

另一部分認為結伴同去,可在園區附近過夜(前提是住宿花費不高);連續玩2-3天

花費:人均200元左右

5-2、外地客群市場情況判分析

結合定性研究,外地可能有興趣去參觀游玩的消費群為:

人群: 讀小學小孩(10歲或以上) ~ 50歲以下的消費者

出游時間:

– 北京/上海:大部分在長假(十一期間); 家庭/ 學生還會在寒暑假期間;

– 廣州代表表示廣州消費者常在圣誕節前后~ 2月份:過”白色圣誕節”; 看雪景

出游模式:

– 跟旅行團出游為主;小部分年輕人會選擇自助游

– 家庭游(一家人/幾家人); 情侶; 朋友/ 同事結伴; 活動(如學生的夏令營和冬令營等)

所花時間: 大部分人表示會選擇玩2-3天, 然后再玩周邊其它景區/ 但根據旅行團的具體安排而定

花費:

– 北京:人均2000元左右或以下;

– 上海:人均3000-4000元左右

六、游客量預測:

6-1、游客規模預測


備注: 游客數量= T1+T2+T3+T4+T5+T6+T7

T1—鐵嶺城鎮居民( 2,210,000:16-60歲/覆蓋家庭收入70%人口)

T2—鐵嶺郊區居民(13,220,000:16-60歲/覆蓋家庭收入70%人口)

T3—沈陽城鎮居民(22,890,000:16-60歲/覆蓋家庭收入70%人口)

T4—到鐵嶺去旅游的游客(630,000:來自于沈陽和鐵嶺以外的游客)

T5—到沈陽去旅游的游客(12,470,000:來自于沈陽和鐵嶺以外的游客)

T6—鐵嶺居民再次游玩人數

T7—沈陽居民再次游玩人數

6-2、客流時間預測

對應于適游季節,“和諧之都”的客流高峰與中國大部分旅游景點一樣,

集中在五月到十月,特別是期間到節假日(五一節、國慶節、暑假)。

6-3、游玩相隔時間預測

本地游客(鐵嶺、沈陽及外圍)顯然是多次去游玩“和諧之都”的主要顧客。


艾德邇規劃設計(北京)有限公司原創

http:www.wegoidea.com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